延安印象
        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首頁 > 延安印象 > 延安精神

        [延安十三年]二、延安成為中國革命斗爭的指導

        所屬分類:延安精神    發(fā)布時間: 2021-05-19    作者:admin
          分享到:   
        二維碼分享

        中共中央到延安后,首先在鳳凰山麓住了1年又10個月(1937.1.13-1938.11.20)。在這段時間里,黨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開過六次重大會議。..次是1937年3月23日至31日,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上對張國燾的錯誤進行了批評,通過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定》。毛澤東后來指出,延安會議"反對了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使得全部紅軍會合在一起,全黨更加團結起來,進行了英勇的抗日斗爭。"第二次是1937年5月2日至14日,召開了中國共產黨蘇區(qū)代表會議(即黨的全國代表會議)。毛澤東作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的報告和《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斗爭》的結論。這次會議批準了遵義會議以來黨中央的正確路線,確定了新形勢下的方針和任務,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抗日戰(zhàn)爭在政治上和組織上作了準備。第三次是1937年5月6日,中國共產黨白區(qū)工作會議在延安召開。劉少奇作了《關于白區(qū)黨與群眾工作》的報告,張聞天作了《關于白區(qū)黨目前的中心任務》的報告。這次會議是黨的白區(qū)工作由"左"的錯誤向正確路線實行轉變的重要標志,對發(fā)展黨的白區(qū)工作有重要的意義。

        盧溝橋事變后,中國開始全國性的抗日戰(zhàn)爭。1937年8月22日至25日,黨中央在洛川縣馮家村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關于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報告。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毛澤東為此起草的宣傳鼓動提綱《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而斗爭》。會議決定在敵后放手發(fā)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zhàn)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會議進一步健全了中央軍委,毛澤東為軍委主席,朱德、周恩來為軍委副主席。8月25日,中央軍委發(fā)布了紅軍改編為國民黨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洛川會議是在抗日戰(zhàn)爭剛剛爆發(fā)的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正確制定了一條與國民黨片面抗戰(zhàn)線針鋒相對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規(guī)定了黨在抗日時期的政治綱領、基本任務和各項政策,為實現黨對抗日戰(zhàn)爭的領導和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礎。

        1937年11月29日,王明、康生從蘇聯回到延安。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為聽取共產國際的指示和總結黨的工作,在延安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即"十二月政治局會議"),張聞天在會上作了《目前的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報告,王明作了《如何繼續(xù)全國抗戰(zhàn)和爭取抗戰(zhàn)勝利呢?》的報告,項英作了《三年來堅持游擊戰(zhàn)》的報告。這次會議總結了抗戰(zhàn)爆發(fā)以來黨的工作,聽取了共產國際的指示。王明根據共產國際的某些不正確意見系統(tǒng)提出了他的右傾投降主義主張,但由于毛澤東等的抵制,王明的錯誤的意見未能形成會議決議。會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召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中央政治局關于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工作報告的決議》和《中央政治局對于南方區(qū)游擊工作的決議》。

        193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又稱"三月政治局會議")主要討論抗日戰(zhàn)爭形勢和黨的工作問題。在會上王明認為他在十二月政治局會議上的觀點是正確的,繼續(xù)堅持和發(fā)揮了他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上的右傾投降主義主張。毛澤東、張聞天、任弼時等在會上發(fā)言中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實際上抵制了王明的錯誤主張。這次會議沒有形成正式文件。會后,王明以個人署名公開發(fā)表了《三月政治局會議的總結》,其投降主義主張冒充中央政治局的"一致意見"廣泛宣揚,造成不良的影響。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黨中央在延安橋兒溝召開了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這是黨的六大以來到會人數.多的一次中央全會。會上,王稼祥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指示;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張聞天作了《關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黨的組織問題》的報告;周恩來作了中央代表團工作報告,朱德、項英、陳云、劉少奇也在大會上作了報告。在大家討論的基礎上,毛澤東代表中央作了總結報告(《統(tǒng)一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是總結報告中的兩部分)。會議作出了《抗日民族自衛(wèi)戰(zhàn)爭與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決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擴大的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關于各級黨委暫行組織機構的決定》、《關于中央委員會工作規(guī)則與紀律的決定》、《關于各級黨部工作規(guī)則與紀律的決定》等重要文件。這次會議決定撤銷長江局,設立南方局和中原局,分別由周恩來、劉少奇擔任書記。總之,六屆六中全會,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征了黨中央正確路線的貫徹執(zhí)行,基本上克服了抗戰(zhàn)初期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統(tǒng)一了全黨的思想,為黨實現對抗日戰(zhàn)爭的領導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各項工作迅速開展。會后不久,由于日本侵略者飛機轟炸延安,中共中央決定,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移駐楊家?guī)X。

        中共中央從1938年11月20日至1943年初,駐在楊家?guī)X。1943年起,中共中央書記處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朱德等中央領導遷往棗園辦公。但中央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統(tǒng)戰(zhàn)部等中央機關一直在楊家?guī)X到1947年3月18日撤離延安。1938年11月20日,中央軍委和八路軍司令部遷往王家坪,朱德從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一直住在這里,毛澤東、周恩來在撤離延安前,也曾在王家坪住過。

        黨中央在楊家?guī)X、棗園期間組織領導了我八路軍、新四軍、地方武裝力量和廣大人民群眾,抗擊了日寇和偽軍的侵華戰(zhàn)爭,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籌備和召開了黨的七大,決定了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和建立東北根據地以及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等重大問題。

        在楊家?guī)X期間,黨中央先后召開過三次重要會議。..次是1943年3月16日至20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進一步明確了中央政治局與中央書記處的職責,推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主席。會議決定中央書記處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中央決定在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之下,設立宣傳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作為助理機關。宣傳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組織委員會劉少奇任書記。會議認為,為保證黨務各種政策能與軍事行動取得更加密切的配合,決定劉少奇參加軍委并任軍委副主席。總之,這次會議從組織上確定了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書記處的領導地位,調整和精減了中央機關,加強了中央的集中領導,是黨一次十分重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

        第二次是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國共產黨六屆七中全會。這次會議是在全黨整風的基礎上,通過討論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經驗,黨的高級干部對許多重大歷史問題取得了一致的認識,黨的思想以馬列主義基本統(tǒng)一的情況下召開的。這次會議歷時11個月,先后召開了8次全體會議。會議通過了準備向黨的七大作的政治報告、黨章草案、軍事報告。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通過了黨的七大主席團、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侯選人名單和會議日程。《決議》對黨的斗爭歷史經驗和教訓作了科學總結和概括,清算了黨內歷次機會主義路線,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總之,黨的六屆七中全會標志著整風運動的勝利結束,為黨的七大勝利召開作了充分的準備。

        第三次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在會上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和《兩個中國之命運》開幕詞,《愚公移山》閉幕詞。劉少奇作了修改黨章的報告,朱德作了《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的軍事報告,周恩來作了《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講話。這次大會做了三件事:..,決定了黨的路線,這就是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第二,通過了新的黨章。第三,選舉了黨的領導機關--中央委員會。新黨章有三個特點,確定了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強調了黨的群眾路線;詳細規(guī)定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大會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正式委員44人,候補委員33人。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主席等職。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是民主革命時期一次重要的會議。毛澤東說,這是一個勝利的大會,一個團結的大會。七大標志著全黨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下,實現了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空前團結和統(tǒng)一,為迎接抗日戰(zhàn)爭的.后勝利,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歷時八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結束。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一面依靠美援,積極搶奪抗戰(zhàn)勝利果實,準備內戰(zhàn);一面又作 "和平"姿態(tài),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共定大計"。為此,中共中央在棗園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正確分析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急劇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確定了爭取和平、民主、團結,反對內戰(zhàn)、獨裁的方針。中央政治局決定毛澤東、周恩來等赴重慶談判。從8月 28日至10月10日,國共雙主進行談判,簽署了《雙地協定》。11日,毛澤東返回延安。10月17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了《關于重慶談判》的報告。指出"我們的任務是堅持這個協定,要國民黨兌現,繼續(xù)爭取和平,如果他們要打,就把他們徹底消滅。"

        1945年9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研究東北的形勢及對東北的方針。15日黨中央決定建立東北局,19日發(fā)出了《關于向北發(fā)展、向南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的指示,向東北調遣了2萬干部,13萬部隊,建立東北根據地。《指示》.后指出:"全國戰(zhàn)略方針是向北發(fā)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東北及熱、察兩省,并有全國各解放區(qū)及全國人民配合斗爭,即能保障中國人民的勝利。"10月中共中央批準"東北人民自治軍"領導機構。12月28日是中共央發(fā)出由毛澤東起草的給東北局的《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1946年6月,中共中央調整和充實了東北局和民主聯軍的領導,8月成立了東北.高行政委員會,從此,東北黨政軍建立一元化領導,建成了鞏固的根據地。

        自1946年6月蔣介石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以來,8個月時間,共產領導的各解放區(qū)部隊共殲敵67個旅,約70萬余人,國民黨對解放區(qū)的全面進攻被粉碎。為了統(tǒng)一全黨對當前形勢的認識,迎接中國革命新高潮,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在延安棗園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簡稱"二月會議")。會議討論了軍事問題、土地問題等,主要議題是討論和通過了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的黨內指示。《指示》明確指出:"目前各方面情況顯示,中國時局將要發(fā)展到一個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階段 。現在是它的前夜。我黨的任務是爭取這一高潮的到來及其勝利而斗爭。"《指示》根據對國內外軍事、 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具體部署了全黨的工作。會議一致認為毛澤東起草的中共中央指示,對形勢的預測是正確的,及時向全黨指出這個形勢是必要的,同意立即向黨內下發(fā)這個指示。這次會議,對取得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有重要的意義。